FOLLOWUS
首页
在线投稿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编委会
List of Editorial Board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编辑荐读
Become a Reviewer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Guide for Contributors
道德
用户服务
成为评审人
联系我们
Latest Issue
2024
Year
30
Vol.
10
Issue
Issue Ebook
cover story
Previous Issue
Next Issue
Original Article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评价:一项随机、三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2024, 30(10): 867-876. DOI: 10.1007/s11655-024-3661-4
Abstract:目的结合辨证论治的特点, 评价中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16名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中重度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 (n=20) 或中医治疗组 (n=96) , 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和4周的随访. 由3位中医临床医师分别独立对每位患者进行辨证治疗, 并随机接受其中任一位医师的处方或安慰剂. 主要结局指标是总睡眠时间 (TST) 较基线的变化. 次要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SOL)、入睡后觉醒时间(WASO)、睡眠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状.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 中医治疗组的TST平均多增加0.6h (95%CI: 0.3-0.9, P<0.001) , 34.1%的患者TST增加超过0.5h (95%CI: 10.3%-58.0%, P=0.005) . 中医治疗组的PSQI变化为-3.3 (-3.8~-2.7), 与安慰剂组的差异为-2.0 (-3.2~-0.8, P<0.001). 中医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安慰剂组多降低-2.0 (-3.3~-0.7, P=0.005) . SOL和WASO变化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临床医生的处方进行分析发现, 血虚和肝郁是最常见的证候类型. 临床医生的处方相对稳定, 但用药有所不同. 所有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 且与研究治疗无关.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增加原发性失眠患者的TST, 改善睡眠质量, 对原发性失眠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未来的研究中, 应重视对远期疗效的验证和对治疗医师固定中草药处方的探索. (注册号NO.NCT01613183)
Keywords:原发性失眠;中医;辨证;随机对照试验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138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的3年结果
2024, 30(10): 877-885. DOI: 10.1007/s11655-024-3664-1
Abstract: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介入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在中国40家中心进行. ACS 介入后患者根据其在入组前是否接受芪参益气滴丸治疗, 进入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常规西药组. 芪参益气滴丸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芪参益气滴丸 (0.52g, 每天3次, 治疗12个月) . 主要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 次要终点包括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心力衰竭、中风和其他血栓事件.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 用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有936名患者完成了主要终点事件的随访. 其中, 487名患者接受了芪参益气滴丸的治疗. 在566天的中位随访期间 (四分位数间距, 517-602) , 芪参益气滴丸组46名 (9.45%) 患者和常规西药组65名 (14.48%) 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 (校正后HR: 0.60, 95% CI: 0.41-0.90; P=0.013) . 芪参益气滴丸组61名 (12.53%) 患者和常规西药组74名 (16.48%) 患者发生了次要终点 (校正后HR: 0.76, 95%CI: 0.53-1.09; P=0.136) . 在敏感性分析中, 结果仍然表明, 常规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降低了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 (HR: 0.67, 95%CI: 0.46-0.98; P=0.039) . 此外, 芪参益气滴丸改善了SAQ的疾病感知域 ( P<0.05) .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降低了ACS介入后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 这为ACS介入后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治疗方案通过间断服用芪参益气滴丸或可降低包括心脏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在内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 (注册号: ChiCTR-OOC-14005552)
Keywords:芪参益气滴丸;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170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麝香通心滴丸通过VEGF/eNOS信号通路促血管生成治疗糖尿病冠脉微循环障碍
2024, 30(10): 886-895. DOI: 10.1007/s11655-024-3658-z
Abstract: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STDP)对糖尿病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只设为对照组, 余下3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1型糖尿病模型. 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TDP低剂量组[15 mg/(kg·d)]、中剂量组[30 mg/(kg·d)]、高剂量组[60 mg/(kg·d)]及尼可地尔组[15 mg/(kg·d)], 每组6只. 连续灌胃给药12周. 实验终点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 经胸多普勒技术检测冠脉血流储备(CFR);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 马松染色(Masson)检测心肌胶原纤维沉积,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染色检测心肌毛细血管数量, 小麦胚芽凝集素(WGA)染色检测心肌肥大程度,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 中、高剂量STDP 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P<0.01), 明显修复紊乱的心肌结构, 减少心肌纤维化, 减小心肌细胞面积, 提高毛细血管密度, 升高CFR水平(均 P<0.0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高剂量STDP可以明显提高 VEGF 表达, 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eNOS的磷酸化(P<0.05或 P<0.01).结论:STDP对糖尿病冠脉微循环障碍具有明确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VEGF/eNOS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Keywords:麝香通心滴丸;1型糖尿病;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障碍;血管生成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139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护心方通过Treg免疫调节抑制ApoE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2024, 30(10): 896-905. DOI: 10.1007/s11655-024-3663-2
Abstract:目的:探讨护心方 (HXF)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 在实验Ⅰ中将24只无特定病原体的雄性ApoE
-/-
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HXF低剂量 (HXF-L) 组 (每天8.4g/kg) 、HXF高剂量 (HXF-H) 组 (每天16.8g/kg) 和普伐他汀组 (每天8mg/kg) (每组n=6) . 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 (n=6) . HXF-L、HXF-H和普伐他汀组的ApoE
-/-
小鼠均给予西方饮食喂养, 并连续灌胃给药12周. 对照组的C57BL/6J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 进一步在实验Ⅱ(每组n=6)中, 通过每周腹腔注射纯化的抗小鼠CD25抗体(PC61, 250μg/只)连续4周, 耗竭小鼠体内Tregs. 采用油红O和Masson染色评估主动脉根斑块面积和纤维化程度. 流式检测淋巴结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数量. 采用MILLIPLEX
®
MAP技术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白细胞介素 (IL) -10、IL-6水平.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 (qRT-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中TGF-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表达.结果:HXF能减少ApoE
-/-
小鼠斑块面积(P<0.01), 增加小鼠淋巴结和脾脏中Treg计数 ( P<0.05或 P<0.01) . 另外, HXF通过提高ApoE
-/-
小鼠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 ( P<0.05) , 降低血清IL-6水平 ( P>0.05) 来减轻炎症反应. HXF还上调了主动脉TGF-βmRNA及蛋白表达 ( P<0.05) . 同时, HXF均减少了主动脉根斑块中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浸润 ( P<0.01) . 此外, CD25抗体 (PC61) 耗竭Tregs后抑制了HXF对斑块面积和主动脉根部纤维化的减少 ( P<0.01) .结论:HXF可能通过增加Treg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减轻主动脉根部纤维化, 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
Keywords:动脉粥样硬化;护心方;Tregs;免疫反应;炎症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140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小檗碱通过NRF2/SLC7A11/GPX4途径抑制铁死亡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024, 30(10): 906-916. DOI: 10.1007/s11655-024-3666-z
Abstract:目的:探讨小檗碱 (BBR) 抗ApoE
-/-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正常); 8周龄AopE
-/-
小鼠按完全随机方法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分为模型组、BBR低剂量组(50 mg/kg, BBRL)、BBR中剂量组(100 mg/kg, BBRM) 、BBR高剂量组(150 mg/kg, BBRH)、BBR+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NRF2)抑制剂组(100 mg/kg BBR+30 mg/kg ML385, BBRM+ML385), NRF2抑制剂组(30 mg/kg ML385), 阳性对照组(2.5 mg/kg, 阿托伐他汀), 每组8只. 灌胃4周后, 采集标本, 分离血清、主动脉、心脏和肝脏组织. 生化试剂盒用于检测所有实验组中小鼠血脂含量、丙二醛 (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表达水平. 采用大体主动脉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病理变化. 苏木精-伊红 (HE) 和Masson染色法分别观察小鼠主动脉窦中AS病变. 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质病变. 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主动脉细胞中线粒体形态.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活性氧 (ROS) 表达. 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铁离子 (Fe
2+
) 的含量.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 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和重组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SLC7A11) 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BBR处理后, 与模型组相比, BBRM和BBRH组延缓了AS的进展, 减少了斑块面积(P<0.01). BBR三组中观察到铁死亡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小鼠血清中Fe
2+
含量明显降低, 抑制脂质过氧化小鼠主动脉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 SOD活性明显升高, 显著上调NRF2/SLC7A11/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 与模型组比较, ML385组中小鼠体重、血脂水平和主动脉斑块面积均升高(P<0.01); 线粒体形态表现出明显的铁死亡特征; 血清Fe
2+
、MDA和ROS降低(P<0.01), SOD活性升高(P<0.05或 P<0.01). 与BBRM组比较, BBRM+ML385组中抑制铁死亡作用明显减弱, 斑块面积明显增加(P< 0.01).结论:BBR通过NRF2/SLC7A11/GPX4通路, 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铁死亡的作用, 减少斑块面积, 稳定斑块, 发挥抗AS作用.
Keywords:小檗碱;ApoE
-/-
;铁死亡;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NRF2/SLC7A11/GPX4通路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169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水飞蓟宾通过抑制Caspase-11依赖的细胞焦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
2024, 30(10): 917-926. DOI: 10.1007/s11655-024-3656-1
Abstract:目的:探讨从水飞蓟 (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 提取的活性化合物水飞蓟宾 (SIB) 在内毒素血症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BALB/c小鼠巯基乙酸盐培养基, 刺激产生并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使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 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白细胞介素 (IL) -1α、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 使用鲎试验法和流式细胞术测量细胞内脂多糖 (LPS) 水平. 此外, 利用邻位连接技术检测LPS和Caspase-11之间的相互作用. 小鼠分为4组: 对照组、LPS组、高剂量SIB组 (100 mg/kg) 和低剂量SIB组 (100 mg/kg) (n=8) . 斑马鱼分为4组: 对照组、LPS组、高剂量SIB组 (200 μmol/L) 和低剂量SIB组 (100 μmol/L) (生存实验中n=30, 基因表达检测n=10) . Caspase-11、gasdermin D (GSDMD) 和N-GSDMD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 并使用定量实时PCR检测斑马鱼中caspy2、gsdmeb和IL-1β的表达. 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 使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蛋白水平进行定量.结果:SIB明显降低了LPS诱导的Caspase-11和GSDMD介导的焦亡, 并抑制了IL-1α、IL-1β和IL-18的分泌 ( P<0.05) . 此外, SIB还抑制了LPS进入细胞质以及Caspase-11和细胞内LPS的结合 ( P<0.05) . 体内实验显示, SIB减弱了Caspase-11和N-GSDMD的表达, 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延长了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存活时间, 并提高其存活率 ( P<0.05) . 结论:SIB能够在LPS介导的内毒素血症模型中抑制焦亡,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11介导的GSDMD的裂解来实现. 此外, SIB抑制了LPS和Caspase-11的相互作用, 并抑制了LPS介导的Caspase-11表达上调, 从而缓解了Caspase-11依赖的细胞焦亡, 最终减轻了LPS介导的致死性.
Keywords:水飞蓟宾;Caspase-11;内毒素血症;焦亡;炎症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271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Evidence-Based Integrative Medicine
Resveratrol as an Anti-inflammatory Agent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2024, 30(10): 927-937. DOI: 10.1007/s11655-024-3665-0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285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Review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关注复杂的分子机制
2024, 30(10): 938-948. DOI: 10.1007/s11655-024-3662-3
Abstract:高血压肾损害 (Hypertensive renal damage, HRD) 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 在终末期肾病的病因中, HRD占总病例数的近34%. 抗高血压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 但疗效较差, 且有严重的副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HRD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中药富含多种有效成分, 具有多靶点、多通道的特性, 因此, 中药对疾病的调控网络十分复杂. 大量中药已被用于治疗HRD, 有的作为单一应用, 有的作为复方制剂的一部分. 中药治疗HRD的主要机制包括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氧化、抗炎、挽救内皮功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和肥胖相关因素等. 本综述总结并讨论了中药干预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
Keywords:中药;高血压肾损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313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靶向Nrf2/HO-1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2024, 30(10): 949-960. DOI: 10.1007/s11655-024-3657-0
Abstract: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 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虽然再灌注治疗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却常常会加剧心肌损伤, 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 的发生. 因此, 减轻MI/RI的策略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迫在眉睫. 中医药因其多组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特点, 被认为是缓解MI/RI的一种新方法. 其中,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 /血红素氧合酶-1 (HO-1) 通路是一个关键领域, 该通路在MI/RI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和铁死亡等多个方面. 本文综述了Nrf2/HO-1信号通路的结构及其对MI/RI的影响, 并回顾了中医药调节Nrf2/HO-1通路在MI/RI治疗中的最新研究. 所提供的见解旨在为MI/RI的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Keyword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机制
0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1501312 false
Published:2024-09-23
共 0 条
1
Go to:
page
skip
Previous Issue
Next Issue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