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Issue

    2024 Year 30 Vol. 12 Issue

      Original Article

    • 2024, 30(12): 1059-1067. DOI: 10.1007/s11655-024-3813-6
      Abstract: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 (ERAS) 的围手术期护理中, 评价五达颗粒 (WDG) 对腹腔镜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年龄在18岁及以上接受腹腔镜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至4.5小时的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至WDG及安慰剂组. 从术后第1至3天开始, 每天接受两次WDG或安慰剂 (10克/袋) 口服, 并结合基于ERAS的围手术期护理. 主要结局指标为首次排便的时间. 次要结局指标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耐受全流或半流时间、胃肠道相关症状和住院时间.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史或腹部手术史对主要结局进行亚组分析. 观察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意向治疗分析共纳入107例患者, 其中WDG组53例, 安慰剂组54例; 平均年龄61.7±12.1岁; 其中男性50例 (46.7%) ]. 与安慰剂组比较, WDG组患者首次排便和排气时间明显更短[组间差异-11.01小时 (95% CI: -20.75至-1.28小时) , 排便P=0.012; -5.41小时 (-11.10至0.27小时) , 排气P=0.040]. 此外, WDG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相关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0.05) . 亚组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男性、60岁以下、手术时间少于3小时、无基础病史或无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WDG获益明显优于其他患者. 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ERAS术后护理中联合应用WDG可能是促进腹腔镜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行策略 (注册号ChiCTR2100046242) .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235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 2024, 30(12): 1068-1079. DOI: 10.1007/s11655-024-3816-3
      Abstract:目的:探索太极拳对于运动缺乏超重/肥胖成年人体质指数 (BMI指数) 、运动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挖掘影响运动依从性的因素, 提高参与者的依从性, 使之成为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并配以依从性管理的定性研究. 研究纳入2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 随机分配到标准太极拳组 (试验组) 及简化太极拳组 (对照组) , 给予8周干预, 并进行为期1年随访. 研究评估体质指数、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 运动能力包括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能力测试; 心理健康评价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CSES) , 分别在基线、第4周和第8周进行评估. 定性研究包括对太极拳晨练者的开放性访谈和对试验受试者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太极拳干预训练于2022年10月6日至2023年1月1日在北京市海淀公园进行, 试验过程中无脱落. 8周干预结束后, 试验组BMI指数明显下降(P<0.05), 两组参与者运动能力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试验组GWB、PSQI及CSE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对照组仅总体幸福感量表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试验组GWB和CSES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 8周干预结束后, 试验组运动依从率为87.5%, 对照组为57.9%. 影响运动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各产生15个主题, 提及人数最高的3个主题分别为: 太极拳的身心效果、线上线下结合指导、试验的时间安排 (试验受试者) ; 太极拳的身心效果、学习过程的艰难、对太极拳的了解程度 (太极拳晨练者) .结论:两种干预方式均能有效提高运动缺乏超重/肥胖成年人的运动能力, 身心调节兼顾的太极拳不仅能有效减重、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心理健康, 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运动依从性, 提供了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方案 (注册号: ChiCTR2200063599) .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234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 2024, 30(12): 1080-1089. DOI: 10.1007/s11655-023-3555-x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252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 2024, 30(12): 1090-1100. DOI: 10.1007/s11655-024-3808-3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251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 2024, 30(12): 1101-1112. DOI: 10.1007/s11655-023-3550-2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250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 2024, 30(12): 1113-1120. DOI: 10.1007/s11655-024-3801-x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335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 2024, 30(12): 1121-1127. DOI: 10.1007/s11655-023-3567-6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77712325 false
      Published:2024-11-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