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Issue

    2024 Year 30 Vol. 4 Issue

      Original Article

    • 2024, 30(4): 291-298. DOI: 10.1007/s11655-024-3758-9
      Abstract:目的:探讨电针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即时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80例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 (40例) 和等待治疗组 (40例) . 基线期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并进行第一次阴道超声检查; 治疗期, 电针组采用毫针针刺神庭、百会、本神、双侧子宫、肓俞、三阴交和血海等穴, 其中电针连接双侧子宫、肓俞以及三阴交和血海. 电针采用疏密波, 频率4/20HZ, 治疗30分钟. 等待治疗组不进行任何操作. 30分钟后两组患者立即进行第二次阴道超声检查. 测量的主要结局指标是子宫内膜血流量. 次要结局指标是双侧子宫动脉指数、子宫内膜体积、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内膜和卵巢的血管分布指数、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电针组的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较针刺前明显下降 (P<0.05) , 子宫内膜血流分型明显改善 (P<0.05) . 同时, 电针组的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以及子宫内膜和右侧卵巢的血管分布指数明显高于等待治疗组 (P<0.05) . 但是, 两组间的子宫内膜血流量 (VI, FI, VFI) 、子宫内膜体积、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此外, 电针组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告.结论:电针可以即时改善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以及子宫内膜和右侧卵巢的血管分布指数. 但是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电针对子宫内膜血流的长期效应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7
      |
      1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800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 2024, 30(4): 299-310. DOI: 10.1007/s11655-023-3753-6
      Abstract:目的:为了研究异鼠李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病理的影响.方法: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FLS) 暴露于额外的异鼠李素 (10、20 和 40 μmol/L) . 将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或 MMP9 或 SRC 的过表达载体转染至细胞内以探索它们在异鼠李素介导的 RA-FLS 功能中的作用. 对 RA-FLS 的活力、迁移和侵袭进行了评估. 此外, 还建立了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 (CIA) 大鼠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IA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每组 5 只) ,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额外的异鼠李素 (2、10 和 20 mg/kg) , 连续 4 周. 计算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并测定滑膜组织炎症. 在RA-FLS和滑膜组织测定MMP2、MMP9、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 和IL-1β的水平, 以及测定SRC、细胞外调节激酶 (ERK) 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 的磷酸化水平. 分子对接还被用于异鼠李素与 SRC 的结合.结果:在体外研究中, 异鼠李素抑制了 RA-FLS 的活力、迁移研究中, 异鼠李素抑制了 RA-FLS 的活力、迁移和侵袭研究中, 异鼠李素抑制了 RA-FLS 的活力、迁移和侵袭 (P<0.05) . 异鼠李素降低了RA-FLS 中 MMP2、MMP9、TNF-α、IL-6 和 IL-1β 的水平 (P<0.05) . 过表达 MMP2 或 过表达MMP9 可逆转异鼠李素对 RA-FLS迁移和侵袭, 以及TNF-α、IL-6和 IL-1β 水平的抑制 (P<0.05) . 此外, 异鼠李素与 SRC 结合, 并减少了 SRC、ERK 和 CREB 的磷酸化水平 (P<0.05) . SRC 的过表达逆转了异鼠李素对RA-FLS活力、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MMP2和MMP9的负调控 (P<0.05) . 在体内研究中, 异鼠李素降低了关节炎指数评分 (P<0.05) , 减轻了滑膜炎. 异鼠李素降低了滑膜组织中 MMP2、MMP9、TNF-α、IL-6和IL-1β 的水平, 以及 SRC、ERK 和 CREB 的磷酸化水平 (P<0.05) . 值得注意的是, 浓度越高, 异鼠李素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P<0.05) .结论:异鼠李素通过调节SRC/ERK/CREB和MMP2/MMP9信号通路发挥抗RA作用, 表明异鼠李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RA治疗剂.  
        
      7
      |
      2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814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 2024, 30(4): 311-321. DOI: 10.1007/s11655-023-3745-6
        
      6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801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 2024, 30(4): 322-329. DOI: 10.1007/s11655-023-3752-7
        
      4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802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 2024, 30(4): 330-338. DOI: 10.1007/s11655-023-3750-9
        
      8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808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 2024, 30(4): 339-347. DOI: 10.1007/s11655-023-3705-1
        
      4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899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 2024, 30(4): 348-358. DOI: 10.1007/s11655-023-3749-2
        
      3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929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Herbal and Botanical Review

    • 2024, 30(4): 366-378. DOI: 10.1007/s11655-024-3708-6
      Abstract:华蟾素是用中华大蟾蜍的干燥皮加工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蟾蜍二烯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类. 随着对华蟾素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大量的临床应用发现华蟾素单药使用或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都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逆转多药耐药性和调节免疫应答的机制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另外, 华蟾素还具有治疗癌性疼痛, 调节免疫功能等的作用. 本文对华蟾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整理归纳. 同时, 发现对华蟾素的单一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不同作用机制之间的联系和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都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此外, 还需要改善当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 并展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为华蟾素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
      |
      0
      |
      0
      <HTML>
      <Meta-XML>
      <CITATION> <Bulk Citation> 50641931 false
      Published:2024-03-22
    0